甘肃榆中:温室大棚鼓了农民腰包
发布日期:2014年02月26日
时下天气虽然依旧寒冷,但在榆中县三角城乡化家营村却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,一座座温室大棚内绿意盎然。
一大早,村民丁进全就和妻子在大棚里开始了一天的辛勤劳作。我们了解到,像这样的蔬菜大棚丁进全家已经有三座,而且由于北方冬季不生产新鲜蔬菜,每座大棚都能为他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,正是通过经营蔬菜温室大棚使他们家走上了致富路。
在村里丁进全是最早一批建起蔬菜大棚的人,丁进全告诉我们,他搞反季节蔬菜大棚已经十几年了,在村里他也算半个土专家,谁家大棚里的蔬菜要是遇到病虫害,大家总是习惯让他先瞧瞧。由于反季节蔬菜大棚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,如今,在丁进全所在的化家营村丁家庄社,仅80多户村民的村庄几乎家家都建起了蔬菜大棚,有的甚至建了两三座,大棚数量达100多座。
在采访中我们还发现,在丁家庄蔬菜大棚不仅在数量、规模上有了很大的发展,而且这里村民们还更加懂得用先进的农业技术提高自己的经济收入。
在丁进全的西红柿大棚里,我们发现虽然他家的西红柿离成熟还有很远的一段时间,但大棚里原先闲置不用的垄沟里却长满了茼蒿。据丁进全介绍,由于西红柿和茼蒿的生长周期不同,西红柿成熟的晚,拿他的这一棚西红柿来说,成熟就到今年四月底了,这段时间大棚是没有任何经济效益的,但如果在原先闲置的垄沟里间作茼蒿,由于茼蒿生长周期短,在这段时间内大棚还可以产出茼蒿,这样就增加了他的收入。
除此之外,由于丁进全种植经验丰富,县农技部门还把他选为蔬菜新品种种植推广实验户,由他和农业技术人员共同试种适合在我县大面积推广的蔬菜新品种。据了解,几年来在丁进全家的大棚里试种成功的蔬菜新品种就有好几种。
“这样套种蔬菜已经成了我们村的一个模式,既可以充分利用土地,又可以增加收入,没种西红柿前我们先种一棚茼蒿,种了西红柿后又可以在垄沟里种一茬茼蒿,这样下来就能增加2500块钱的收入。”丁进全说。
对于销路问题丁进全也毫不担忧,他告诉我们,由于他们村的反季节蔬菜已经形成规模,许多商贩已经和他们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,他们所生产出来的蔬菜在家门口就有人收购,根本不愁卖。
如今, 温室大棚已然成为我县农民增收致富的“摇钱树”,为了进一步凸显设施农业在农业增产、农民增收方面的积极作用。近年来,榆中县还不断加快土地流转步伐,积极调整农业生产结构,引导农民种植反季节蔬菜,实现了农民收入持续突破性增长。
一大早,村民丁进全就和妻子在大棚里开始了一天的辛勤劳作。我们了解到,像这样的蔬菜大棚丁进全家已经有三座,而且由于北方冬季不生产新鲜蔬菜,每座大棚都能为他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,正是通过经营蔬菜温室大棚使他们家走上了致富路。
在村里丁进全是最早一批建起蔬菜大棚的人,丁进全告诉我们,他搞反季节蔬菜大棚已经十几年了,在村里他也算半个土专家,谁家大棚里的蔬菜要是遇到病虫害,大家总是习惯让他先瞧瞧。由于反季节蔬菜大棚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,如今,在丁进全所在的化家营村丁家庄社,仅80多户村民的村庄几乎家家都建起了蔬菜大棚,有的甚至建了两三座,大棚数量达100多座。
在采访中我们还发现,在丁家庄蔬菜大棚不仅在数量、规模上有了很大的发展,而且这里村民们还更加懂得用先进的农业技术提高自己的经济收入。
在丁进全的西红柿大棚里,我们发现虽然他家的西红柿离成熟还有很远的一段时间,但大棚里原先闲置不用的垄沟里却长满了茼蒿。据丁进全介绍,由于西红柿和茼蒿的生长周期不同,西红柿成熟的晚,拿他的这一棚西红柿来说,成熟就到今年四月底了,这段时间大棚是没有任何经济效益的,但如果在原先闲置的垄沟里间作茼蒿,由于茼蒿生长周期短,在这段时间内大棚还可以产出茼蒿,这样就增加了他的收入。
除此之外,由于丁进全种植经验丰富,县农技部门还把他选为蔬菜新品种种植推广实验户,由他和农业技术人员共同试种适合在我县大面积推广的蔬菜新品种。据了解,几年来在丁进全家的大棚里试种成功的蔬菜新品种就有好几种。
“这样套种蔬菜已经成了我们村的一个模式,既可以充分利用土地,又可以增加收入,没种西红柿前我们先种一棚茼蒿,种了西红柿后又可以在垄沟里种一茬茼蒿,这样下来就能增加2500块钱的收入。”丁进全说。
对于销路问题丁进全也毫不担忧,他告诉我们,由于他们村的反季节蔬菜已经形成规模,许多商贩已经和他们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,他们所生产出来的蔬菜在家门口就有人收购,根本不愁卖。
如今, 温室大棚已然成为我县农民增收致富的“摇钱树”,为了进一步凸显设施农业在农业增产、农民增收方面的积极作用。近年来,榆中县还不断加快土地流转步伐,积极调整农业生产结构,引导农民种植反季节蔬菜,实现了农民收入持续突破性增长。
上一篇:温室大棚多元化经营推动当地设施农业发展 下一篇:春季——大棚番茄种植技术摘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