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地建大棚 财政发补贴(图)
发布日期:2012年12月28日
左边是去年已经建好的智能温室大棚,右边新建的正在施工中。
走在基地的小路上,晒着冬日的暖阳,一边是绿水鱼塘,一边是沃土田野,面前是两座高大的建筑。“前面这个是去年建好的,后面那个正在建。”陈海俊带着记者参观了一下他的两座“宝贝”,“去年建的时候没想到能有这么好的效果,今年总结了些经验,建起来更有信心了。”
他所说的“效果”是大棚的育苗、培植新品种和做展览。长沙秋冬阳光少,夏天温度却又高得出奇,普通大棚作用很小。“这些智能大棚的阳光板全是国外进口的,有天窗、降温设施、灌溉设施,还有通风排气装置,可以恒温恒湿、保证光照。”
在这样的大棚里培育,种苗的成活率高,苗期提前后还能使蔬菜上市的时间提前20天至1个月,“2000平方米的大棚可以为近百亩的蔬菜基地提供优质种苗,而这些提前上市的蔬菜能增加20%的毛利润。”
此外,他们去年还培育了十几个新品种,许多来参观的人还买了一些回去种在自家阳台上。
三个基地获中央财政补贴
高端的智能温室大棚,加上周边的道路、渠道等基础设施,陈海俊只出了一半的钱。“总共投资了600万元左右,财政补贴100万元,县里整合资金200万元,我自己只出了300万元。”
长沙县农业局副局长黄其茂告诉记者,今年获得中央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蔬菜产业资金的,三个基地总投资1252万元,除了中央财政补贴的200万元,还有县里整合的财政资金405万元,剩余的为企业自筹资金。主要建设内容有智能连栋PC板温室1栋、连栋薄膜大棚1栋、钢架大棚100个。
“近年来通过中央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项目的有效实施,促进了长沙县现代设施农业的长足发展,企业不断发展壮大,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实现了双赢。”黄其茂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