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线客服
销售咨询电话:

微信扫一扫,关注拓普农业
您当前位置:首 页 > 新闻中心 > 行业资讯 >
赤峰桥头镇移民搬迁项目好 温室大棚富农家
发布日期:2012年12月20日
赤峰桥头镇:移民搬迁项目好 温室大棚富农家


走进赤峰市翁牛特旗桥头镇太平庄温室大棚区,只见一排排温室大棚拔地而起,里面种植的各类蔬菜水果鲜嫩欲滴,与大棚连在一起的,是种植大棚的工作房。而这工作房,却象家庭住房一样,宽敝、明亮、温暖、舒适,丝毫没有茅连草舍的痕迹。一排排住房接连大棚依次排列,从大棚里出来即告到家,好象大棚就是家,家就是大棚一样。农户在大棚里劳动,不需要顶风冒雨,风吹日晒,在家里就把活干了,地在家里,家连着地,这种感觉和境况,恐怕是千百年来种地的农民所没有的。是什么原因让这里的农户生产生活这样惬意呢?笔者带这样的疑问走访了这个村民组。

发改委和农业局送来好项目

原来,这里的农户是在2011年春季才从全村各组陆续搬来的,住房和大棚也是从2011年初春开始建起来的。是从旗发改委和农业局争取到的惠农项目。每户移民户补助1.8万元,每个大棚一延长米补助90元。一开始的时候,原计划建棚和移民搬迁项目是分开的。后来,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反复研究讨论,通过召开群众代表大会,征求意见。最后一致认为:为了把温室大棚真正建成富民项目,还是把移民搬迁项目资金与温室大棚项目资金捆绑使用好,也利于调动群众的积极性。因为。如果大棚与移民搬迁项目分开,也就不便于温室大棚的管理,只能单纯地给危房改造户拨一点建房款,从根本上解决不了脱贫问题,更不利于温室大棚项目的发展。于是,一致决定移民搬迁项目与温室大棚同建。征得镇政府同意后,报告便打到了旗发改委和农业局,很快得到了旗发改委和农业局的同意。


项目资金捆绑扶贫效果显著

报告批准了,接下来的事便是筹集资金和建房,除了危房改造户上级补助1.8万元和每延长米补助建棚费用90元外,其余的全靠自筹。这些移民搬迁户本来就是贫困户,再去自己借钱建房建大棚,实在是心有余力不足。怎么办?村“两委”班子成员急群众之所急,最后决定由建房户选料定价,不足部分由村委会担保赊料,实行统一建房。建房建棚户互相借工还工,建棚贷款也由村委会担保,分期偿还。不但极大地缓解了建房户资金紧张的问题,还降低了建房成本,使不少根本无力建房建棚的困难户不但实现了移民搬迁,还如愿以偿地盖起了温室大棚,从根本上有了脱贫致富的基础。

在建房建棚期间,村“两委”班子成员与建房户一道,一面向上级争取资金300多万元,一面向信用社担保贷款,还得帮助赊料,负责建房建棚技术指导。班子成员分工协作,不怕苦、不怕累,与群众一道,边做征地群众的工作,边帮助群众施工。村党支部书记朱云升、村主任李仕秀更是两三个月不离工地。村民李景伟家老伴有病,没有劳力,盖房找不到人干活,又没钱雇人。朱云升、李仕秀便走东家、串西家,一面帮他担保贷款,一面为他赊建房材料。村民王俊杰一人同时建13个棚,朱云升、李仕秀就帮他到外村请劳力。现在,太平庄村已有54户移民搬迁户220多人住进了宽敝明亮的新房,同时拥有了自己的温室大棚,有的一户拥有3—7个大棚。村民王俊杰13个大棚,每年的纯收入在15万多元,雇人工。由原来的贫困户变成了现在的富裕户。他逢人便说:“这都是政府的政策好。”大棚里的油桃、西红柿远销香港、深圳,规模也由40多个棚发展到现在的265个棚、占地1000亩的千亩设施农业示范小区。每年能给村民带来800多万元的纯收入。2011年9月9日,赤峰市危房改造现场会在桥头镇太平庄召开,得到市、旗两级领导的高度评价。成为移民搬迁与脱贫致富项目相结合的典型示范工程。

移民小区的搬迁户富裕了。这些过去的危房改造户、贫困户、五保户,前两年还为衣食住行发愁,现在的收入比过去成十倍,几十倍的增长,一举拔掉了穷根,有的还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户。象王俊杰、李景伟、王文军等户,每年的大棚收入都在8—15万元不等。

衣食足 村风移

村民的腰包鼓起来了,日子有奔头了,乡风也在悄然发生改变。原来一到农闲季节,打麻将、耍钱、酗酒的村民,现在是上网、查资料、看网上市场行情,学种菜种水果技术,购买科技书籍。邻里纠纷少了,助人为乐的多了购买电脑的户多了,玩麻将耍钱的人少了,村容村貌整洁了,村风也越来越文明了。

联系我们
全国咨询热线:133-0531-8935

客服QQ:1135375324

邮 箱:1135375324@qq.com